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科普知识 > 正文
我国“太空Wi-Fi”商用还需5-10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6    更新时间:2025/9/9           ★★★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的卫星互联网牌照发放进入倒计时。公众关心的是,我国的卫星互联网多久才能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那样提供服务?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志龙认为,我国的卫星互联网牌照年内落地应无悬念,但实现“星链”那样的全球商用还需等待。“7月下旬起,国网星座进入‘密集发射期’,我国低轨互联网卫星在轨数已突破200颗。但这与‘星链’超8000颗的规模相比,差距仍较悬殊。”

按照现有发射节奏,2026年至2027年我国卫星互联网有望实现区域覆盖,但要达成“星链”的全球无缝覆盖,估计还需5-10年。

张志龙说,我国卫星互联网快速发展还需闯过三道难关。“一是抢资源,依国际电信联盟规则,我国需在2026年前发射超千颗卫星,时间紧任务重;二是降成本,我国可回收火箭技术正在攻坚,卫星批量生产成本需从500万元级降至100万元级甚至10万元级;三是建生态,手机直连卫星适配、终端价格、资费套餐等标准仍在探索,全产业链还需进一步协同。”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03 - 2023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电话:0374-2965381
    豫ICP备15012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