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智能复合材料3D打印头及其使用方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7  更新时间:2025/9/5 0:09:1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智能复合材料3D打印头,包括3D打印头支座,3D打印头支座与3D打印头桁架连接,3D打印头桁架中间连接有喉管,喉管两端分别与散热架与加热块连接,散热架和热塑性基体材料连接,热塑性基体材料通过散热架与喉管形成的第一内孔道,加热块上连接有针管、铜嘴、加热管、热敏传感器,连续纤维束通过针管与铜嘴形成的第二内孔道,连续纤维束与熔融状态下的热塑性基体材料在铜嘴前端复合在一起,并从铜嘴出口被挤出,实现具有复杂结构的复合材料零件的快速制造。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06201.3
申请日期:
2014-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4441658A
公开/公告日:
2015-03-25
主分类号:
B29C67/00(2006.01)(不包含在B29C 39/00至B29C 65/00,B29C 70/00或B29C 73/00组中的成型技术)
分类号:
B29C67/00(2006.01)B29C67/00
申请人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贺建斌
国别省市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纤维增强智能复合材料3D打印头,包括3D打印头支座(1),其特征在于:3D打印头支座(1)与3D打印头桁架(2)连接,3D打印头桁架(2)中间连接有喉管(3),喉管(3)两端分别与散热架(5)的内螺纹与加热块(9)的内螺纹连接,散热架(5)和热塑性基体材料(8)连接,散热架(5)与喉管(3)形成第一内孔道,热塑性基体材料(8)从第一内孔道穿过; 加热块(9)上连接有针管(11)、铜嘴(12)、加热管(13)、热敏传感器(15),针管(11)与铜嘴(12)形成第二内孔道,连续纤维束(16)从第二内孔道穿过,其中,连续纤维束(16)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或智能纤维中的单一纤维,或是它们其中几种复合在一起的纤维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3D打印头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将3D打印头通过3D打印头支座(1)安装到3D打印机中,并装入热塑性基体材料(8)与连续纤维(16),为加热管(13)与热敏传感器(15)提供电源; 2)热塑性基体材料(8)通过散热架(5)与喉管(3)形成的第一内孔道,在加热管(13)加热熔融下,进入到加热块(9)中的铜嘴(12)里; 3)碳纤维、玻璃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智能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在3D打印头外复合形成连续纤维束(16),并送入到3D打印头中; 4)连续纤维束(16)通过针管(11)与铜嘴(12)形成的第二内孔道,与熔融状态下的热塑性基体材料(8)在铜嘴(12)前端复合在一起,并从铜嘴(12)出口被挤出; 5)随着3D打印机的打印过程,连续纤维增强材料按照3D打印方法成型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