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实用技术 > 正文
警惕斑背安缘蝽危害大豆
作者:佚名    实用技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681    更新时间:2015/7/27         ★★★

斑背安缘蝽自2010年在吴桥县首次发现后,近几年来危害程度逐渐加重。该害虫主要危害大豆、扁豆等,尤其对大豆危害最重。据近日对大豆田调查,虫株率为85%-100%,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一、发生规律

  斑背安缘蝽成虫是一个能飞善跳的小黑虫,成虫体长20-24毫米,两侧角间宽8毫米,黑至黑褐色,触角基部3节黑色,第四节基半部赭红色,端半部红褐色,最末端赭色。复眼黑褐色。头小,头顶前端具一短纵凹。喙长达中足前缘。前胸背板中央具纵纹,侧缘平直,侧角钝圆。小盾片有横纵皱纹。前翅革片棕褐色,膜片烟褐色。体腹板赭色或黑褐色。雌虫第3腹板中部向后弯。雄虫第三腹板中部向后扩延近第四腹板的后缘形成横瘤突,后足腿节粗壮弯曲,内侧近端扩展成三角形齿,腹部背面黑色,中央生浅色斑点2个,雄虫后足腿节基部无突。

  成虫和若虫白天极为活跃,早晨和傍晚稍迟钝,阳光强烈时多栖息于寄主背面。初孵若虫在卵壳上停息半天后,即可开始取食。成虫交尾多在上午进行,卵多产于叶柄和叶背,少数产在叶面和嫩茎上,一般散产,偶聚产成行,每头雌虫每次可产5-14粒,一生可产卵14-36粒。

  以成、若虫刺吸花果、嫩芽、豆荚汁液,也危害嫩茎、嫩叶。被害蕾、花凋落,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被害大豆植株不能正常生长。

  二、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利用斑背安缘蝽喜闻尿味的习性,于傍晚把用尿浸泡过的草把,插在田间,每亩插6-7束,成虫闻到尿味就会集中在草把上,翌日清晨用化肥袋子套上草把,集中深埋或烧毁。

  2.化学防治。在成虫、若虫危害期可用广谱性杀虫剂,如5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多来宝胶悬剂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10天防治1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由于该虫发生期长,且世代重叠,需防治2-3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注意收获前7-10天停止用药。

  3.农业防治。冬季结合积肥,清除田间落叶,铲除杂草,及时沤肥或焚烧,能有效消灭越冬成虫。

( 来源:河北科技报 作者:吴桥县农业局 杨洪珍 侯忠芳 )

 

 

实用技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实用技术:
  • 下一个实用技术:
  •  

      

    Copyright © 2003 - 2023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电话:0374-2965381
    豫ICP备15012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