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科技要闻 > 正文
探索优秀工程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作者:佚名    科技要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267    更新时间:2017/4/10         ★★★

  工程教育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深入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近年来,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积极探索并实践工程教育改革,围绕培养“品格高尚?专业精深”工程人才的目标,凝练教学理念、完善管理制度、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整合校内外合力,初步形成了以“制定一套制度、融合三个课堂、形成两个合力、凝练一套理念”为特征的“双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走出了一条培养优秀工程人才的创新之路。

  分类引导机制,一个都不能少

  与通常以培养拔尖人才育人理念不同的是,工程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能力达成,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实施了“分类引导机制”,在全体学生能力达成的同时也兼顾到拔尖人才的培养。具体来看,一是做到以技术与非技术素质的协同培养为切入点,做好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确保每个学生综合素质协同提升。二是注重优秀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协同发展,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策略。对于学习有干劲的学生,通过课外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课内实验延伸到开放实验室、进教授工作室等措施,使有潜力的同学得到充分发挥;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通过学业引导与警示制度、学生帮扶制度的实施,有力促进了他们的转变。2016届本科毕业生有超过30%升入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包括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康纳尔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其中出国深造的学生比例近10%。

  融合三个课堂,形成两个合力

  苏州大学作为“211工程”建设综合性大学,不仅学科门类齐全,而且综合实力较强。电子信息学院在工程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提升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非技术能力的协同培养。

  为此,学院创造性地提出“三课堂融合”机制,即第一课堂以分类培养为基础,实施“目标驱动、过程考核、一主多辅”等教学方法的实践,同时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第二课堂实施课外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学业引导及学生传帮带等措施,减少掉队学生;第三课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能力,通过多层次校企合作,达到校内外联合培养的目的。

  同时,学院充分挖掘“师生间”“校内外”两大合力,构建了学业引导与警示机制、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学业导师制、学生社团帮扶计划等机制,形成教师、家庭、学生培养合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校企联合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内外培养合力。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课外科研创新。近5年,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超过450人次,不仅在专业类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还在其他非专业类的大赛也有卓越表现,如2014级晏萱藤同学获得2016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利用苏州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中的优势,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成立了苏州大学EE(电子信息校企联盟)校企合作联盟。通过联盟,学院与企业在联合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支持学科竞赛、聘请企业教授、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合作,探索“加盟校企平台、参与教学过程、深度联合培养”三个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多层次校内外培养合力机制。

  目前,已有超过50家企业加盟EE(电子信息校企联盟)校企合作联盟,与美国德州仪器、赛灵思公司、奥腾公司等各大企业建立了十余家联合实验室。近3年学院获得企业捐赠的经费和设备年均超过30万元,先后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奖学金、奖教金,支持学科竞赛。在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近3年每年有超过400人次参加了暑期实践教学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近3年就业率均超过98%。2017届的赵宇翔等2位毕业生被知名公司以高薪录用。此外,苏大电子信息学院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进行“3+1+1”联合办学,并于2016年完成了首批联合办学的学生选拔与实施工作。

 

 

科技要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科技要闻:
  • 下一篇科技要闻:
  •  

      

    Copyright © 2003 - 2023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电话:0374-2965381
    豫ICP备15012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