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科技要闻 > 上级要闻 > 正文
立足资源禀赋 推动农业向“新”提“质”
作者:佚名    科技要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89    更新时间:2025/3/10         ★★★

    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新质生产力”被首次提出。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一新词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热点之一。多位代表委员在采访中表示,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向“新”提“质”。

  激发创新加速度

  “如果将培育一粒种子比作造一辆车,那么‘天然温室大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就好比全年无休的‘生产线’。目前,‘生产线’有了最强设计师和最优工程队,还形成了满足种子生产的全要素‘产业链’。”全国两会期间,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凡代表介绍最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建设情况时说。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发挥优势。2018年起,海南省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打造“南繁硅谷”,启动建设崖州湾科技城,为种子繁育搭建创新平台。

  目前,崖州湾科学城已吸引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24家科研院校入驻,设立了8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创新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1300多人,吸引2800余家种业及其关联企业聚集。

  “我们立志把海南温度转化为种业创新‘热度’。”陈凡表示,海南正紧抓“温度”优势,努力打造“种业创新策源地”。目前,围绕主粮作物、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南繁硅谷”这条“生产线”上,已形成了从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到种子生产推广的完整产业链。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何琼妹代表介绍,我国推广应用的农作物品种中,有70%以上都经南繁加代选育而来。如今,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基础条件已得到大幅度改善,亟须加快推进南繁基地数智化改造提升,依托新型举国体制,谋划建设智慧化种业科研平台,构建与国际种业巨头并驾齐驱的智慧育种研发体系。

  造就高产新利器

  今年,我国粮食产量预期目标为1.4万亿斤左右。如何确保这一目标顺利实现?在“部长通道”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建设农业强国,科技是利器。”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黑龙江省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代表介绍:“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整机成本已经降至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能显著提升农作物亩产值20%以上。”

  黑龙江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党组书记韩雪松代表透露,大模型“天工开悟”日前已通过国家备案。该模型可以结合天气、土壤、管理等外部干预因素,对24种作物、64个品种的高精度、长周期生长进行预测,不仅能帮助农民提前规划农事活动,还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的贡献举足轻重,全国每9碗米饭就有1碗产自这片黑土。该省科研实力雄厚,农业领域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就有4家。除了激光除草机打破国外垄断,气力式电驱播种机、鲜食玉米收获机等一批高端智能农机也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外,在智慧农业的推动下,黑龙江已建成全省统一的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耕地信息“一张图”管理,推动农业从“看天种地”向“看屏种地”转变。

  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委员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创新,目的是让农业生产成本更低、方式更便捷,“新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速,最终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科技要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科技要闻:
  • 下一篇科技要闻:
  •  

      

    Copyright © 2003 - 2023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电话:0374-2965381
    豫ICP备15012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