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科技要闻 > 正文
“四个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作者:佚名    科技要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257    更新时间:2022/8/23         ★★★

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会前专门组织了为期两天的重点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项目观摩评价活动,会上又对项目观摩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和交流发言,充分彰显了我市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的鲜明导向和信心决心。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充分发掘各地项目建设亮点,总结梳理经验做法,固化提升工作成果,进一步营造“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市政府办公室会同市重点项目办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了跟进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现予以刊发。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许昌市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聚精会神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亮点纷呈,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366个重点项目建设整体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165.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2.3%,比去年同期多完成投资450亿元以上,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

一、着力抓谋划,推进项目扩量提质。把项目谋划储备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围绕全省“十大战略”、聚焦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五个强市”建设,精准分析发展定位、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产业特色等,科学谋划、提前布局,推动项目储备量质齐升。一是“专班化”协调服务。市级层面建立实施常态化谋划重点项目工作机制,每月进行通报排名;市重点项目办联合市发改委等18个市直部门组建项目谋划工作指导服务小组,指导各地各部门项目谋划工作;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重点项目谋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重点项目谋划工作。二是“模块化”谋划包装。积极引导各地各部门多方面、多层面、多阶段研究谋划,把同一领域、同一地域、同一产业链的“小模块”项目,像拼积木一样组合包装成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业优势突出的大项目,更好地发挥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比如,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良好的电梯产业基础,谋划了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智能电梯产业链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形成从电梯智能化研发、制造、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项目建成后将承接瑞士迅达在上海的产能转移,加大许昌生产基地外资投入,同时成为国内最大的电梯智能化全产业链生产基地。三是“链条化”集聚集群。以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延链补链、集群培育为方向,围绕硅碳新材料、超硬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平台公司、产业园区关键作用,找准市场主体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结合点,谋划实施了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比如,襄城县围绕打造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了从煤焦化制氢到硅烷气、多晶硅、光伏辅材,到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再到光伏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该产业链核心企业河南硅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硅烷科技半导体硅材料项目,实现了高纯多晶硅材料的国产化替代,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长葛市围绕超硬材料产业链,谋划实施的黄河集团培育钻石产业化项目,总投资 26.7亿元,利用国际一流的超高压合成装备及大单晶合成制造工艺技术,可形成年产培育钻石320万克拉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10亿元。建安区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谋划实施的许昌远东智能制造产业园年产800万套非等速传动轴的智能生产线,总投资50亿元、占地1200亩,致力打造北方地区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利税15亿元。四是“动态化”补强纳新。坚持“优进劣退、扶优劣汰”原则,及时把具有本地特色优势、潜力大、成熟度高的项目补充申报纳入重点项目盘子,全力发挥重点项目稳投资、强基础、补短板的作用。比如,襄城县平煤隆基6GW四代PERC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25亿元,改造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产能由4.49GW提升到5.36GW,升级改造全部完成后实现生产总值60亿元,年利税总额突破4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共新谋划项目110个,总投资1139.9亿元。其中,调入新项目29个,总投资304.7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3.1亿元;调出项目12个,总投资111.1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42亿元。

二、着力抓推进,切实解决项目难题。强化运行调度、专班推进、双月观摩、日调度、周讲评等措施,压茬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及时破解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努力为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定期考评,完善推进机制。坚持实行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专班化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制度、重点工作“周交办、月讲评”会议制度,制定重点项目“月评估、季通报、年考核”考评体系,加强重大项目的监测排查,及时筛选出推进滞后、存在问题的项目,列入重点调度项目范围,定期组织集中调度,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今年以来,共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14次,协调事项(项目)89个;召开周交办会议16次,共交办80多个项目建设事项,171个“三个一批”项目和366个省市重点项目得到有力推进。二是精细管理,抓好动态检测。按照抓深、抓细、抓实、抓具体的工作方式,将重点项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审批手续、每一项建设内容、每一个施工标段列入工作台账,细化量化任务,明确责任单位,限定完成时限,实行挂图作战,加强对项目的动态监测和日常调度。比如,建安区环保装备产业园引进的河南基恩富联冷暖设备有限公司,从落地到投产仅用7天时间。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的许昌生物芯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从接洽选址、土地挂牌到进场施工,仅用了不到30天,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最大的食品检验中心、医学检测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生物芯片检测试剂盒制造基地,达效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三是突出重点,做到精准施策。推行“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管理,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制定“一项目一方案”,推动疫情防控与项目建设双线运行、深度嵌合,确保“四保”白名单项目平时防疫不放松、急时项目不停工。比如,许昌市中心城区今年5月份疫情期间,许昌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项目被列为“四保”白名单项目管理,该项目通过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科学有序安排施工,确保了项目加快建设、防疫发展两不误。目前全市共列入市级“四保平台”白名单项目328个。

三、着力抓保障,持续优化要素配置。扎实开展“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全力当好“店小二”“服务员”,严格实行“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落实重大项目资源要素优先配置机制,对拟签约的意向项目和拟新开工的重大项目,靠前梳理需要的土地、环境容量、能耗等建设指标以及各项前期手续,优先进行预保障,推动了项目快落地、快建设、早见效。在用地上,定期梳理项目土地需求情况,制定用地指标和占补平衡指标保障计划,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精准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比如,鄢陵县对45家低效用地企业纳入台账式管理,采取租赁、回购、重组、“零地招商”等方式,整合各类资源,盘活存量,扩大增量,逐步实现对45家低效用地企业的盘活,其中,鄢陵广威木业有限公司过去是一家以生产木质板材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仅用两年时间“腾笼换鸟”,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共建了生物质材料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主要生产高性能木基缠绕压力输送管道、生物质纤维材料等产品,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禹州市高效盘活闲置厂房,实施了环保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已入驻两个项目,其中河南泽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环境保护类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就把总装和销售总部落户到禹州,并上马实施了年产3000台(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项目。在资金上,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资金,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设立资金池或产业基金、结构化投融资主体等,切实缓解项目资金紧张问题。比如,设立许昌市政府投资基金(许昌兴融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2亿元,由市财政全额认缴,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对我市投资公司或社会资本设立的各类产业基金进行出资,重点支持我市通过招商引进落地的市外优质项目和企业、本地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市外投资机构在许昌设立的各类产业基金等。在手续办理上,细化落实“容缺办理”“多评合一”“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改革举措,完善联审联批、并联审批等制度,为新开工项目落地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比如,在许昌裕同产业园智能工厂项目谋划建设过程中,长葛市派出由1名科级干部和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驻厂员”队伍上门常驻,全程代办工商登记、项目立项、安评、环评、经营许可、消防、施工等各项手续,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规划报批、施工许可证办理、优惠政策兑现等全部工作。截至目前,通过全面梳理2023年后拟开工的“十四五”重大项目,结合实际调整优化前期工作办理流程和节点,梳理出可提前至下半年开工项目161个,总投资901.99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193.47亿元。

四、着力抓机遇,实现项目良性循环。抢抓国家、省里政策机遇,围绕硅碳新材料、超硬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全方位开展谋划、建设、保障,在省市重点项目库中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的项目占比逐步提高,为下一步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一是培育新兴产业换道领跑。各地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坚持“优中培优”“有中育新”“无中生有”,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掐尖领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谋划实施的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是全国第3家、河南省首家建成投用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华为公司参建的中原首个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算力平台一期建设规模为100P人工智能算力,进一步完善了黄河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建安区引进的三达膜盐湖提锂设备生产线项目,采用电化学脱嵌法盐湖提锂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盐湖提锂技术“回收率低、损耗高、破坏生态环境”等世界性难题。禹州市中星芯片模组生产项目生产的安全监控芯片模组和摄像机,是目前国内唯一符合视频安全领域国家标准的本土产品。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延链扩容。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方向,加快与前沿技术高位嫁接,着力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长葛市的百菲萨电炉除尘灰利用项目,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对炼钢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提取生产氧化锌,实现产业闭路循环、变废为宝。示范区的天昌复烤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已建成国内同行业最先进的智慧工厂,主要配套服务“中华”等高端卷烟品牌。三是推动两业融合开路创新。各地持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平台、新模式和新业态。魏都区的机器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项目,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系统内布局的第一个国家级机器人检验检测平台,多项业务填补国内空白。东城区的胖东来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实现400多种自主品牌生产,进一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全面形成自主生产、线下实体、线上经营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模式,在提升自身利润空间、培育自主品牌、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同时,将再造一个“网上胖东来”。

 

 

科技要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科技要闻:
  • 下一篇科技要闻:
  •  

      

    Copyright © 2003 - 2023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电话:0374-2965381
    豫ICP备150125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