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信息查询
服务平台
许昌科技大市场
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公共管理
服务平台
人才引进及技术转移
服务平台
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
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孵化
服务平台
  设为首页 欢迎访问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决策参阅 > 正文
《决策参阅第一期》  形式主义与腐败的逻辑关联
作者:佚名    决策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695    更新时间:2014/1/15         ★★★

形式主义与腐败的逻辑关联

李永忠 李秀娟

 

形式主义与苏联模式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与形式主义是不相容的。那么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什么?是什么因素成为了形式主义产生的温床?

我们可以通过剖析“苏联模式”来深入了解,“权力过分集中”的权力结构,是滋生形式主义的根源。“苏联模式”有两个根本因素,一是“权力过分集中”的“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即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高度重叠,由此形成绝对权力;二是自上而下层层任免干部的“等级授职制”的选人用人体制,即“用等级授职制取代普选制是根本违背公社精神的”(马克思语),由此固化并强化已形成的绝对权力!而这种权力结构和用人体制是不支持长期执政的,这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从横向上来看,形式主义源于“权力过分集中”的权力结构。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权力过分集中于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中时,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架构就会演变成“组织是主要领导个人的组织,个人成了主要领导的家丁”这种畸形的模式。“权力过分集中”,势必造成在一个地方和单位,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对“议行监合一”的党委进行监督;在同一党委内,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对“权力过分集中”的党委书记进行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因权力的独占性、扩张性、排他性而形成绝对权力!而绝对的权力,必然绝对地倾向于腐败!党委内各成员在形式上必然以“一把手”的喜怒为风向,在内容上势必以“一把手”的好恶为准绳,久而久之党的利益、群众利益必然被置于脑后,形式主义必定滋生蔓延。

从纵向上来看,形式主义源于“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权力来自哪里,掌权者自然向哪里负责。这既是职业选择,更是生存法则。权力必须来自权利,权力才能真正代表权利;权利必须制衡权力,权力才能真正服从权利;权力必须回归权利,权力才会真正属于权利。142年前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就明确指出,“用等级授职制来取代普选制,是根本违背公社精神的”。当我们不少领导干部的选举,越来越追求高票甚至全票当选时,腐败分子韩桂芝创造的选举方式便迅速走红全国——全部同意的不画票!凡是要笔画票的,就是反对者或者弃权者!“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识”这一宪法原则及精神,在不少地方和部门遭遇重创!于是,在这种选人用人的导向下,向人民负责和向党负责的一致性被割裂了,眼睛向上的,因大搞形式主义很容易升迁。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群众戏称:领导喜欢的,迅速提拔到领导身边;群众拥护的,永远留在了群众中间。“苏东事件”看似偶然,其实不然,偶然中更多地注定了失去监督的绝对权力,将导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走向绝对腐败的内在必然。

形式主义与腐败

解决形式主义,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难题。形式主义与腐败的关系既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同时形式主义对腐败还有推动和催化作用。

形式主义直接导致腐败。其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类:假公济私,通过大作表面文章,形象工程,来中饱私囊;弄虚作假,通过政绩工程,欺上瞒下,捞取政治资本来损公肥私;吃里爬外,以引进外资、技术为名,进行受贿、洗钱并出卖国家利益。

形式主义间接引起腐败。一些地方政绩的好坏,往往只是通过表面的粗略检查来进行判定。而非通过下基层调研、亲身体会、群众反映、科学测定来评定。结果,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在工业化的口号下,以巨大的“剪刀差”重创了农业;在现代化的口号下,以“利差、息差、汇差”重创了农村;如果不加以警觉,任听“有形之手”介入微观经济活动,那么一些官员将会在“城镇化”的口号下,以巨额的“地差”,最终重创弱势群体农民!在这每一次的重创中,形式主义之风都为之大涨。以致一些官员在大搞形式主义的时候,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形象工程是形式主义中的“硬通货”,政治秀是形式主义中的“软实力”。但凡形式主义盛行的地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人心涣散,人人存投机取巧之心,无实事求是、服务群众之意。在这种形式主义泛滥的大环境下,不少人就会由思念腐败、羡慕腐败发展为搞腐败,即使清廉的人,也只能做到同流而不合污!

形式主义使腐败更加隐秘化。随着打击腐败力度的加大,许多贪腐官员相继落马,但也刺激了腐败的“潜水化”,更加隐秘化,他们开始为腐败寻找各种外衣,进行装饰打扮。形式主义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既加大了国家治理腐败问题的难度,同时也加大了群众监督检举的难度。

首先,形式主义中有腐败现象,而腐败现象会以形式主义借尸还魂;其次,形式主义从直接和间接方面都能引起腐败的产生,形式主义就是腐败产生的一个温床;最后,形式主义使腐败更加隐秘化,形式主义推动和催化腐败的滋生蔓延。

如果以运动反腐、权力反腐的方式,去反形式主义,由于不能对症下药,导致在反腐工作中既找不到根源(权力过分集中),更无法从改革制度、特别是从改革权力结构的角度去解决形式主义,结果陷入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的窠臼。因此,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是深入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

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必须改革思路。首先,必须坚决摒弃“苏联模式”的影响,既要对“议行监合一”的权力结构进行坚决改革,又要对自上而下的选人用人体制进行坚决改革;其次,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第三,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必须突出重点。不能领导生病,群众吃药。最后,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必须重视制度,不能以风纠风,风去风存。

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新形势下的整风,就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具体行动。战争年代、群众运动时期,反形式主义一抓就灵,主要不是教育管用,而是作为载体的战争、运动管用!当前反形式主义之难,不是难在教育上,而是难在载体上——以权力反形式主义,而非以制度反形式主义!

在反对形式主义等四风中,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以民为本的思想、从严要求的思想、权由民赋的思想、遵从法治的思想。还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得好,“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八项规定是反形式主义的徙木立信,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是反形式主义的关键环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反形式主义的重要举措,从反形式主义人手,解决“四风”是增强公信力的重要标志!(作者分别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和吉利大学法学院院长)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思想借鉴

王庭坚

 

201341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纵观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它对历代执政者的操守要求与为政规则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重民生而知根本、畏法度而能自律、明廉耻而守气节、崇节俭而重情操,知恩惠而思报国。除却其愚忠、功用的色彩外,放之当代仍有引人深省之处,值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为官做人、干事创业中予以借鉴。下面简述六个方面:

一、应倡导谦谦君子之清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一词最早在《易经》中出现。后又被儒家学派不断演绎和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追求为人、从政之道的核心境界。作为最高统治者,应当“慎之于选任之日,奖之以君子之道”;作为各级官吏,应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古人推崇君子之风,道德精神的完善、自我修养的臻美总是放在首位。这种对君子之风的刻意追寻,上不同于君王,下不同于百姓,外不同于清流,内不同于庸贪,为古代官僚阶层制造了独特的集体共识和文化内存。

1、君子之风在于义。如《论语》所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子》所倡“贫则见廉,富则见义”,将义与利的取舍上升到人格的终极高度,注重“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从而使好官、清官的出现具备了共同的道德规范与价值方向。三国的关羽被后人尊称为“义帝”,实际上是人们将为臣之忠义,为官之公义,为友之道义,为人之大义集于关羽一身,完成了古代“义德”的完美塑造。

2、君子之风在于诚。对外,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宣扬以“大德灭小怨,道也”的坦荡磊落。而在自我修养上,要“修辞立诚”,告诫人们要以诚实为立身之本。如孔子所言“信则人任焉”,孟子所言“思诚者,人之道也”,墨子所言“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所言“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君子之风在于善。所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官吏应当讲求培养善心善意,善义善德。如南宋赵鼎所言“吏不善,政虽善不行”,南宋胡宏所言“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

4、君子之风在于洁。所谓“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讲求仁者无敌,自生廉洁,涵养清廉。

二、应倡导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这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方面说的是物质匮乏,另一方面说的是地位低微。而作为从政者,应当始终经受住这两方面的考验,保持志趣的高远、志向的远大,而不至于坠人追求财富、攀附权势的深渊。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首要的是“耐得住”。为官者要能耐得住家徒四壁、人微言卑,做到“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要有“任他水尽山穷处,牢抱冰心耐风寒”的气节。明代有个“菜知县”胡寿安,种蔬菜以供日用,睡的是纸帐子,有《题纸帐》一诗激励自己:“紫丝步障最奢华,卧雪眠云自一家。雪又不寒云又暖,扶持清梦到梅花”。亦正如王尔烈回答嘉庆皇帝的:“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数间草房,半仓农器半仓书”。二要“守得住”。为官要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要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宁静自持,善始善终,如明代刘应麒告老返乡时所表白的:“来时行李去时装,午夜青天一炷香。描得海图留幕府,不将山水带还乡”。三要“顶得住”地位、待遇的变化。“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正如管仲所说:“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要在“欲炽则身亡”、“多藏必厚亡”中惊醒。任何时候都应“安贫乐道”,宁可清贫,不愿浊富,所谓不为身所累,且从心所安。

三、应倡导知耻责己之清白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这是包拯以廉政明志的一首诗。包拯是中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此诗表达了他对清白做官的执着追求,首要的就是要知耻,即以不廉为耻;要责己,即对自己在为政廉洁上要达到近乎苛刻的地步。知耻责己,为的无非是清白二字,为的是做官的底线和起点。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中讲过:“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因此,知耻,还是安身立命的保证。古代信奉廉耻观的官吏,他们总能守身如玉地砥砺品行,换得一身坦然,也赢得时时超然,从而登及“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的人格高地。

四、应倡导忠诚爱民之清正

从道德领域而言,忠,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意识,包括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等。忠诚是古代官吏必须奉行的最高政治标准。他们在恪守对一姓之天下忠诚的同时,也将忠诚的品质泛化到对民族、对事业甚至对家庭的忠诚上来。这种忠诚在“食君禄”的阶级社会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吏德”。所谓“大忠无言,可以充盈天地;大德无形,可以侵润万物”,“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种忠诚的后面包含着正气与大气,有一种心忧天下的深厚情感与公道气派。尤其是这种对国家、对民族、对事业的忠诚要求,还必须通过“爱民”的举措,内化在“重民生”的途径上,从而实现了他们“忠诚爱民”的统一。即所谓立君为民、政在养民、以政裕民。也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历代贤良耿忠的官吏总致力于在厚生利民、宽政惠民、济世为民上有所功绩,以实现忠诚爱民的清正追求。他们还能认识到“一钱也是里民脂”、“取则伤廉”的朴素道理。很多清官一方面能努力为民办实事,一方面还能在分内减轻对百姓的压榨和取用,呼吁最高统治者体察民众疾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社会的矛盾与对立,间接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五、应倡导人际交往之清雅

中国历来有重礼义、讲情义的传统。但在“吏德”的视野内,赋予政治操守的礼与义更多的应该是知是非、明善恶的外在表现与行为规范。所谓“义以与交,廉以与处”,因此,君子之交淡如水,官吏之间人际交往应看重的是志同道合、心气相通,而并非来往之勤密,礼数之浓腻。所谓人际交往的清雅,清即指清白,不欺暗室,不结私党;雅即指淡雅,礼奢宁俭,文质彬彬。如西汉扬雄在《法言·修身》所云,“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北宋林逋《省心录》所云,“处内以睦,处外以义,检身以正,交际以诚”。《史记》所记载的申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宋史》说到的杜范,“同心为国,岂容以私而害公”,堪为这方面要求的典范。

六、应倡导勤政廉政之清苦

“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廉与勤,是历朝历代的为官之本,莅官之要。“不勤无以成事,不廉无以立身”,首先,廉政与勤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廉政可以立身,勤政可以安民;不廉政容易坏事,不勤政则无以成事。勤政是实现廉政的最可靠基础,廉政又是通向勤政最重要的保证。“功在勤政,威在律己”。其次,廉政突出的是操守,勤政突出的是担当。勤廉双为,才能很好地实现政绩和自身价值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勤政廉政与坚守清苦又是紧密相连的:犹如清代唐甄说的:“有为吏而廉者,出无舆,食无肉,衣无裘。”这种清苦还来自于对物力的珍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种清苦亦来自于对节俭的推崇,如司马光所言:“人之常情,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唯有守住这份清苦,勤政廉政才有了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作者系中纪委法规室干部)

 

 

决策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个决策: 没有了
  • 下一个决策:
  •  

      

    Copyright © 2003 - 2023 许昌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电话:0374-2965381
    豫ICP备15012589号